2025-08-06 21:28:33
傳世歸來!一個被歷史湮沒的雲南百年老茶號:同昌號普洱老茶!

(記者林月寶雲南報導)一個被歷史湮沒的雲南百年老茶號:同昌號普洱老茶!
傳世歸來!一個被歷史湮沒的雲南百年老茶號:同昌號普洱老茶!
在國內外普洱茶界,只要一談起“同昌黃文興”,總會引來陣陣令人讚嘆、嘆賞之聲!
殊不知,在雲南百年老茶號:同昌號普洱老茶這經典老普洱茶的背後,竟然流傳著一段不為人知的傳奇故事,以及一個被歷史湮沒的百年老茶號:同昌號普洱老茶!
鄧時海作者,在他所寫的《普洱茶》一書中,曾專門講過雲南百年老茶號:同昌號普洱老茶這款茶。
同昌圓茶
同昌號創設於清朝同治七年(西元1868年),當時,因為遭遇到瘟疫侵襲,導致同昌號曾在清光緒末年,一度停廠歇業。 
西元1921年左右,茶商朱官寶,以及許多雲南茶莊商號在易武茶區重新恢復營業,抑或重新創立新茶號。
其中,有朱宮寶茶商在易武大街,重新創立同昌號茶莊,繼續生產易武正山普洱茶品。
一直到了西元1929年時,雲南普洱茶的年產量,大約為四百多擔左右,雲南茶廠規模也相當大。
但是,相當可惜的是,那時所製造的普洱茶產品已經看不到了,只留下當年的茶莊名號,以及簡單的文字資料。
30至40年代,大約在西元1930年後,同昌號茶莊更換了主人,由商人黃文興接手主持同昌號茶莊業務運作。
同昌號茶莊在茶莊易主的初期,仍是以同昌號的商標發行茶品,只是在同昌號茶莊茶品內飛的落款,改為「主人黃文興謹白」。
可惜的是,西元1948年9月,黃文興在孟臘為雲南易武人民自衛軍購買武器時,被國民黨保安三團捕獲,加以殺害。
雲南百年老茶號:同昌號普洱老茶,這個像古代江湖俠士的茶號莊主的生命,從此也因此劃上了句號,一代名茶“同昌黃文興”也隨之斷了“香火”,如今雲南百年老茶號:同昌號普洱老茶僅能在拍賣場上尋覓。
40年代後期,到了較晚期,即接近西元1949年時,將雲南百年老茶號:同昌號普洱老茶,更改為“同昌黃記”,“同昌黃記”茶莊的主持人,也走馬換將,更換成黃錦堂。
至於同昌號茶莊黃文興和“同昌黃記”黃錦堂,二人彼此是什麼關係?仍有待進一步查證、證實。
“同昌黃記”黃錦堂,為了與同昌號茶莊黃文興有所區隔,並在“同昌黃記”茶餅的內飛,落款也一併更改為「同昌黃記主人謹白」。
“同昌黃記”藍圓茶
“同昌黃記”一開始時是白底藍色圖字的內飛,最後改為白底紅色圖字。
目前坊間可以看到的,署有同昌號主人黃文興字樣的圓茶,這些茶品大約為七十年陳期。
另外,兩種都是以“同昌黃記”為商標的,一為藍色內飛,一為紅色內飛,兩者陳期都大約五十年前後、左右。
“同昌黃記”紅色內飛的茶筒中,並附有一張“同昌黃記”內票,落款為「主人黃錦堂謹識」。
上述三種同昌號茶品,習慣性的分別稱為:「同昌圓茶」 「同昌黃記藍圓茶」,以及「同昌黃記紅圓茶」。
同昌圓茶餅身厚實且呈深栗色,條索扁長,白毫粗碩,明顯看出梗葉一體的茶箐,十分自然美觀。
而且是三種茶品中,油面光澤比較好的,因製造關係,餅面留有深凹痕跡。
埋貼著一張藍字白底,5公分x6公分內飛,同昌號茶莊在其上落款為「主人黃文興謹白」。
“同昌黃記”藍圓茶的餅身,在外觀上,與同昌號茶莊黃文興的同昌圓茶極為相似,色澤油光大致神似相同。
“同昌黃記”藍圓茶的條索較細,葉面較乾瘦些,茶菁明顯不如同昌號茶莊黃文興的同昌圓茶優良,“同昌黃記”藍圓茶在圓茶餅埋貼一張白底藍字內飛。
其大小、款式及圖字設計與同昌號茶莊黃文興同昌圓茶者相同,而“同昌黃記”藍圓茶的版面圖字,明顯比較清晰,落款為:「同昌黃記主人謹白」。
“同昌黃記”藍圓茶每個茶餅面上,留有更明顯、較深的凹痕。
“同昌黃記”紅圓茶的茶餅身非常結實,有如“同昌黃記”紅圓茶鐵餅一樣的堅硬。
其中,“同昌黃記”紅圓茶餅身,被壓造成型與敬昌圓茶,同樣呈現出圓順美觀。
“同昌黃記”紅圓茶,採用三四五等較嫩普洱茶蓄,而且“同昌黃記”紅圓茶茶葉,經過特別揀選,梗條較少,多單張葉片,條索細扁,“同昌黃記”紅圓茶餅面呈現出栗紅色。
由於“同昌黃記”紅圓茶茶菁較細嫩,如同慶號老圓茶一樣,油光比較淡。
“同昌黃記”紅圓茶的內飛是白底紅色圖字,大小款式,以及圖字內容與同昌黃記”藍圓茶者相同。
“同昌黃記”紅圓茶,每筒七塊茶餅之中,壓有一張約8公分方形內票,其上落款是「主人黃錦堂謹識」。
同昌號茶莊黃文興和“同昌黃記”黃錦堂圓茶上內飛,都寫明其原料是採用“正山細嫩茗芽精工揉造”。
但是,經過多次實際的品鑑,同昌號茶莊黃文興、“同昌黃記”藍圓茶、“同昌黃記”紅圓茶,這三種圓茶茶餅的整體風味、品味,其表現不似易武茶山普洱茶應有的氣勢,反而比較接近倚邦茶區的風格。
同昌號茶莊黃文興、“同昌黃記”藍圓茶、“同昌黃記”紅圓茶,這三種圓茶茶餅茶香風味,呈現出來的是倚邦茶的青嫩香特色,雖然已存放了六十多年,而茶韻顯得比一般同時期的茶韻來得新些,可以認定為倚邦茶品。
尤其,“同昌黃記”紅圓茶的餅身結實緊密,陳化較慢,茶韻更為新,有如西元20世紀、70年代的普洱茶品一樣。
經常有茶友認為,雲南邊境的普洱茶菁,水性較薄,但還稱得上算柔順,茶氣表現上,稍為薄弱一些。
如此表現,明顯並非雲南易武正山普洱茶所散發出應有的特色,正如“同昌黃記”紅圓茶內票所寫明「此茶與眾不同」。
物換星移,歷史漫漫,時光荏苒,物是人非,難以道明。
同昌號茶莊黃文興、“同昌黃記”藍圓茶、“同昌黃記”紅圓茶,這三種圓茶茶餅茶香,究竟是什麼風味,還有待有緣人,細細品味一番!
同昌黃記藍
同昌黃記藍,茶內飛落款為「同昌黃記主人謹白」。
同昌號茶莊黃文興,同昌號晚期,改名為同昌黃記”,同昌黃記”藍圓茶條索較少,餅面留有凹痕,同昌黃記”藍圓茶餅身結實,色澤栗紅,同昌黃記”藍圓茶茶餅,以茶山小葉種喬木茶為原料,特別挑選鮮嫩普洱茶菁,梗條較少。
同昌黃記”藍圓茶,湯色琥珀澄亮,水帶青葉香,帶有古董茶的老陳和醇厚,水性細膩甘甜,入口即化,使人意猶未盡,值得回味再三!
同昌黃記”藍圓茶,,此藏品,茶氣佳,底韻足,陳化潛力與日俱增,坊間市面,極為罕見。
西元1940年代,中國兵荒馬亂,亂世中的新希望!
西元1935年,法國在越南當局採取關稅壁壘政策,提高關稅。
同時,更在西元1937嚴格禁止來自中國的華茶銷入越南;尤其,對於當時中國雲南已經運入越南之華茶,更強迫原車運回。
經此嚴重衝擊、打擊,導致非常多的雲南茶莊商號終告破產,紛紛宣告倒閉。
中國雲南地區的茶葉,外銷路線嚴格被阻絕,外銷途徑,銷售無門,造成中國雲南茶葉事業,因此沒落。
西元1941年,因當時的雲南省車里縣(即現今的景洪縣)縣長盤剝、聚斂無度。
官逼民反,雲南省攸樂山因此激起嚴重民變,並且攻入倚邦焚掠,倚邦街淪為一片廢墟。
軍隊進入雲南省攸樂鎮壓並劫掠。
官逼民反,雲南省攸樂山因此激起嚴重民變,亂事於西元1942年終告平息。
在雲南省攸樂山因此激起嚴重民變,亂事期間,無法從事生產,亂事平息後,接連三年飢荒、瘧疾流行,死者不計其數,雲南省攸樂山、倚邦街、攸樂鎮一帶,人民紛紛外逃。
同昌號創設於清朝同治七年(西元1868年),當時,因為遭遇到瘟疫侵襲,導致同昌號曾在清光緒末年,一度停廠歇業。 
西元1939年冬,由「雲南中國茶葉貿易股份有限公司」所委派前往佛海進行茶情調查的范和鈞與張石城回到昆明,向公司董事會進行報告,會中決定在佛海(今孟海)設立茶廠,並於西元1940年開始正式建廠。
現今耳熟能詳的「孟海茶廠」成為當時雲南省茶產業亂世中的一盞曙光、新希望。

文章:參考作者:普洱藏家;日期:2023-12-15(天地傳媒,通天透地,貫穿古今)

您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