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4 17:38:05
口腔癌為國人第6大癌症死因,平均死亡年齡54歲!(天地傳媒,通天透地,貫穿古今)

(記者林次郎台南報導)有篩有保佑,口腔癌篩檢,守護微笑降低死亡風險!
  口腔癌目前已是國人健康的重要威脅,根據衛生福利部112年度癌症死亡原因統計顯示,口腔癌為國人第6大癌症死因,且平均死亡年齡為54歲,較其他癌症早約10年,在山地鄉地區更高居第3大癌症死因。
國內每年約有5,400名口腔癌個案,2,300人死於口腔癌,為台灣男性所發生和死亡率增加最快者。吸菸是造成口腔癌的主因,吸菸者導致口腔癌的機率為無此習慣者之18倍,有飲酒者為10倍,吸菸及嚼檳榔皆有者為89倍,同時有吸菸飲酒嚼檳榔者導致口腔癌的機率更高達無此習慣者之123倍,且罹病後,輕則毀容,重則危及生命,切勿輕忽。
柳營奇美醫院牙醫部李偉廷醫師表示,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自114年起擴大服務,推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鼓勵符合資格的民眾積極參與口腔癌的定期篩檢,針對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或吸菸習慣的民眾,以及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的原住民,每2年1次免費口腔黏膜檢查。
根據文獻指出我國接受口腔癌篩檢比例為55%,並且定期接受口腔癌篩檢有效降低晚期口腔癌發生率以及降低死亡率。另有家族病史、長期口腔黏膜異常者,建議諮詢醫師,評估是否需要更頻繁的篩檢。
口腔癌篩檢益處良多,早期發現亦有較佳的存活率,研究指出第0期、第1期之5年存活率可達70%至80%以上,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26%的口腔癌死亡風險。
且早期的口腔癌通常僅需小型手術,對顏面外觀功能的影響較小,並能減少治療負擔,同時避免疾病進展到晚期,減少對生活品質的影響。
李偉廷醫師表示,除了高風險族群需定期篩檢外,若有以下口腔癌早期警訊應特別留意:口腔潰瘍超過兩週未癒合,尤其是無明顯疼痛;出現異常紅斑或白斑,特別是邊界不清或增厚者;發現口腔內或頸部有腫塊或硬結。
,尤其持續增大者;感覺咀嚼或吞嚥時異常疼痛、卡頓或不適;說話或發音改變;及長時間感覺喉嚨有異物或持續疼痛,而非一般感染導致等。
另外,口腔癌可能影響牙齦與骨骼,導致牙齒突然鬆動,或長期佩戴的假牙變得不合適。如果出現以上症狀,皆建議盡早就醫檢查,並進行口腔篩檢,以確保口腔的健康。(照片柳營奇美醫院提供)(天地傳媒,通天透地,貫穿古今)

您可能有興趣